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新社會史研討
A STUDY OF NEW SOCIAL HISTORY 
開課學期
95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杜正勝 
課號
Hist5135 
課程識別碼
123 U039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A,B,C(18:25~21:05) 
上課地點
史研 
備註
範疇:中國。 領域:社會。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5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(一) 方法的與心態的
1. 本課程主要探討台灣五十多年來史學的發展和特色,課目稱作「社會史」,蓋\取最廣義,加上「新」字則特重其不同階段的新發展。當然最後會歸到《新史學》以及我個人的研究,但這不是終結,仍對未來的發展抱持全面的開放態度。
2. 本課程以台灣為主體,希望選課的同學心理要有所準備,這也是「我是誰」這個哲學與思想命題中心的一環,以此心態出發,則台灣史學這個園地,不論你未來要不要加入而成為專業史學家,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讓你能對自己所處的時代、社會與專業社群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3. 本課程的臺灣史學不是只就台灣而論,我們會追溯它的漂流,考察它所受的影響,這便和中國以及世界的史學息息相關。
(二)課程內容
1. 1930以前以中國傳統史學在台灣之萌芽作為本課程的先奏
2. 1930\'s日本引入的近代學院之史學可以說是本課程所涉及
的主題。
3. 1950\'s中國傑出學者避秦來台,移植中國近代的先進史
學,奠定台灣新史學的基礎。
4. 1960\'s 從美國傳入社會科學的歷史學,豐富台灣新史學的內涵,也與前一期的中國近代先進史學產生區隔,而有台灣自己的風貌。
5. 1980\'s 有的受到法國年鑑學派影響,有的則是台灣本土自
發而二者匯流的新史學,逐漸促成台灣史學獨特性的誕生。
6. 1990\'s 隨著政治社會情勢的變動及台灣自覺意識的興起,台灣史研究成為與中國和世界史鼎足而立。新史觀和後現代史學若即若離地並存。
以上每個階段都會儘量地以廣義的社會為基盤,涉及政治、經濟、族群、文化和思潮心態等層次,做整體而且有機的聯繫。分析檢討重要學者的成就及重要的著作。
 

課程目標
培育學生博通的識見和精密的學風 
課程要求
研讀名著或學者代表作,參與辯駁討論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與秘書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課堂發放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1.平常討論的表現及作業 2.學期研究性報告 
10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21  按上述課程內容分單元講論 (如附件)